我身边有个大哥,39岁,副高职称,工作稳定,收入也高,可一直单着。有人说他年轻时候太浪了,看多了风花雪月,没法静下心来;也有人说他把人性看透了,身边的人离婚太多,怕了。
暂且不论什么原因,反正我发现:不想结婚的人是越来越多了。打光棍这件事,已经不只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了,而是经济结构、社会价值观、男女心理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果。爱情变成了明码价格表男人成了买单的那一方。说句难听的,现在谈恋爱哪是谈感情,明明是在谈条件。房子、车子、彩礼、存款、父母健康状况……一个个条目像招聘表,层层筛选着男人的“入场券”。
爱情变成了谈判桌,婚姻变成商业合作。而这些条件对男性来说,压力几乎是压顶之山。一个城市小户型房子,可能要掏空积蓄;一场婚礼,可能是父母两年的血汗钱;一场彩礼谈判,甚至能把两家关系谈崩。有人讽刺地说:“现在男人结婚,不是娶媳妇,是买媳妇。”这种物质化的婚恋环境,让很多普通男人直接劝退。
在一些农村地区,男性娶妻的平均成本已经突破50万,城里买房结婚动辄百万起步。谈恋爱越来越像一场豪赌,普通男人根本玩不起。当爱情被标上价码,穷人连喜欢一个人的资格都没有。女性觉醒了,男性却没同步升级过去“男主外女主内”的模式早就被淘汰,如今的女性不仅能养活自己,甚至在很多方面比男性更优秀、更独立、更有选择权。这没错,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,但问题也随之而来:她们的标准自然水涨船高,而很多男性却还停留在“我有一份稳定工作就够了”的思维里。
过去“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”,结婚像是生活的自然流程;现在“我凭什么非得结?”“我过得很好啊。”成为越来越多女性的底气。而这底气,正是许多男性缺乏的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这句话搁在今天的婚恋市场上,更显得直白。男人不能只希望“找个老婆过日子”,因为对方可能比你学历高、能力强,她需要的不只是“搭伙过日子”,而是“共建更好的人生”。社会结构失衡之下让普通男人成了婚恋的“边角料”,他们越来越难融入婚恋市场。
性别比例失衡是个老话题了,中国男多女少的现实让竞争变得异常激烈。统计数据显示,在20-40岁的适婚群体中,男性数量比女性多出约1700万。什么意思?就是有许多人,一辈子注定要单着。再加上城乡差异、教育差距、经济悬殊……婚恋市场正在变得“鄙视链”化。大城市的女孩不愿下嫁,中产家庭不愿联姻底层,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不愿找学历差太多的伴侣,大家都在权衡。而那些经济一般、学历一般、家庭一般的男人,成了这个市场上最被挑剩的一群。
有人调侃:“现在的婚姻像楼市,一线优质资产被疯抢,三四线资产根本没人要。”听着讽刺,却是真相。当婚姻成了奢侈品,孤独就成了常态。这世道最讽刺的地方就在于:你越把婚姻抬得高不可攀,它就越远离普通人。
等到有一天,越来越多的男人学会了“算账”,越来越多的女人习惯了“挑选”,婚姻这件事本身也就失去了最初的温度。当前趋势之下,能找到一个不嫌弃你的人,就已经是奇迹了。
![]()
你想要哪个
赞(5)